長灘島 BJD 首爾 咬筆妹 花蓮
消失的小綠衣傳聞下個月~~外科再也不能穿著小綠衣離開OR了~~但在國外~~??!!小綠衣的中文名字是俗稱的手術衣~但其實它只能稱為"真正無菌手術衣的內衣"吧!一旦需要上刀則會戴上無菌帽、外科口罩、無菌鞋套,然後進行無菌刷手刷手完後會再套上無菌衣之後由刷手護士幫忙戴上無菌手套整個過程對於每一個第一次上刀的人來說是無比的複雜常常造成污染然後被叫去重刷~全部重來下刀之後外科醫師則會脫下全部的穿著只剩下充滿著體溫的貼身小綠衣離開開刀房時再套上一件醫師服這樣的模式已經持續多年且廣為世界各國所接受就像"ER"影集裡他們還不是穿著小綠衣展現高超的救人技巧甚至還聽曾到過國外見實習的朋友說~有人甚至穿著去買starbuck咧如今這個景象即將從"貴院"消失公文正式發布: 從95年2月份起若有人穿著小綠衣離開OR見到的人只要當一下抓耙子就可獲賞金500多麼荒謬至極的事ㄚ!!看來外科未來的一年是拍泥當(台語)這個由醫品會發起的政策目的是好的為的是降低所謂的手術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偏偏小弟不才我給他上pubmed企圖營造出evidence-base的感覺但是~~好難查ㄛ~~因為我不知道小綠衣的英文名稱是surgical clothing嗎~~查不太到是surgical wearing嗎~~還是查不太到學長告訴我說surgical suit~~ㄟ!有點眉目但還是很難查~~從有限的文章發現gown這個單字但是後來發現這是真正的無菌衣單字繼續努力~~是thertre suit~~還是surgical attire....怎麼那麼難查最後決定改以surgical wound infection的方向來查查到一篇guideline是如何預防手術感染的篇名是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1999.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ies.發表在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1999 Apr; 27(2): 97-132在這全部38頁的guideline中的第16頁(page.112)第18行到第51行明顯指出surgical attire = scrub suit + caps/hoods + shoe covers + mask + gloves + gowns原來小綠衣是scrub suit那整個裝備是為了降低病人接觸到外科團員的皮膚毛髮及黏膜因為細菌有可能從醫護人員的皮膚毛髮及黏膜跑到病人身上另一方面也是保護醫療人員去接觸到病人的血液而因此受到感染在針對小綠衣(scrub suit)方面有研究在探討清洗消毒的方面~~也有探討是不是要限制只能在開刀房穿(重點來了)結果是沒有一面倒的證據就目前來看是允許在離開開刀房時再套上一件外套即可也提到Association of Operating Room Nurses (AORN)建議小綠衣只須在明顯看出染污才需要更換並由受認可及監測的洗衣部來清潔OSHA也建議在衣服明顯染上血漬或可能的感染物質(沾到大便?)的情況下才須盡快更換查英文字典也定義 Scrub suit:A two-piece garment of lightweight cotton, worn by hospital staff especially when participating in surgery並無限制只能在OR穿因此很明顯~~小綠衣該消失嗎!?設想一旦嚴格執行外科醫師每天只要忙著換衣服就夠了所以問題來了~~小綠衣夠換嗎~~來得及洗嗎~~會不會到後來還要去撿污衣桶的衣服出來穿呢?更重要的是~~萬一病房或加護病房或急診需要你馬上趕到(如急救)那我們是不是要告訴別人說我要換衣服~~所以比較慢到或者有病房ENDO放不上或全院999需要麻醉科醫師迅速到位時對不起~~~我們要先換衣服~~~病人是否會因此成為受害者呢?在沒有evidence證明內衣(小綠衣)外穿會造成手術感染的情況下值得嗎?期許自己有一天可以跟國外的醫師一樣穿著小綠衣去starbuck買咖啡聊是非最近覺得外科醫師當得很沒格調似乎成了眾矢之的各科看外科似乎就是.........難道隨著綠色執政勢微~~外科小綠衣就該受到牽連嗎?下個月我就穿小綠衣搭醫師外套就看有誰要伸手要500元的
3